意识是怎么来的?科研人员尝试破解 | 新华社

【来源:中科院之声】

“人类意识”被认为是科学前沿的未解难题之一,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提出者认为“屏状核是意识产生的关键区域”。近期,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牵头的团队发现,猕猴与啮齿类动物屏状核的结构、细胞类型和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一成果为理解人类意识产生的进化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屏状核是位于大脑中的一层薄片状灰质结构。团队研究表明,猕猴屏状核与小脑外所有皮层脑区和皮层下核团相连,是大脑的连接中枢,并且屏状核内部在前后轴方向存在广泛联系,为灵长类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多模态信息整合的基础。

通过空间转录组技术,研究团队成功破解猕猴屏状核的边界“密码”。猕猴屏状核具有显著不同于周围脑区的特殊标记基因,如SYNPR、NR4A2、NTNG2等,可用来精准勾勒出屏状核的物理边界。在屏状核腹内侧,团队发现了一个全新区域RBC,该区域富含CPLX3、SULF1、CABP7等独特基因,将屏状核与周边脑区背侧内嗅核隔开。猕猴屏状核这些结构与啮齿类动物的屏状核明显不同,这为理解意识的进化机制提供了线索。

猕猴屏状核精准边界确定及特征基因分子指纹。(A)猕猴屏状核与周围组织的特征性基因表达;(B)猕猴屏状核与其周围组织的边界示意图;(C)猕猴屏状核特异性基因表达谱

据介绍,团队绘制了猕猴屏状核各细胞类型的精细空间分布特征,并且与屏状核神经元投射信息相结合,发现屏状核不同区域在兴奋性神经元的组成比例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同一个屏状核局部区域连接的皮层和皮层下核团经常具有类似的功能

此外,团队将猕猴屏状核中富集的GNB4神经元与小鼠相应类型神经元进行了精细比较,发现在猕猴屏状核中呈区域特异性分布的GNB4神经元为猕猴特有的细胞类型。这表明,在进化过程中,猕猴屏状核演化出了灵长类特异的细胞类型,分布在屏状核内特定区域,参与特定的大脑功能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颖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 2025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

    4月26日,2025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商洛市山阳县天竺山景区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出席并宣布活动开幕。本次活动由商洛市政府主办,商洛市文旅局、山阳县政府承办,以“相约和美山阳·畅游22℃商洛”为主题。开幕式上,商洛市发布了“此生必游大秦岭”商洛精品旅游线路,陕西涉秦岭区域的西安

    2025-04-28 15:48:00
    0
  • 机器人“选手”来了!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开幕

    新华社南京4月25日电(记者何磊静)人类运动员先靠边站,这是机器人的“主场”!25日,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江苏无锡拉开帷幕,超150个形态各异的机器人“选手”在多个运动项目中展开比拼。数日前,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吸引广泛关注,而眼下这场机器人界的“全运会”更进一步:除了竞速跑、越野跑

    2025-04-25 14:55:00
    0
  • AI如何赋能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

    原标题:大模型可自动生成饮食建议;可对作物制定精准打药方案,减少农药残留AI如何赋能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思远AI能够给居家烹饪饮食带来哪些新方式,又将如何助力食品安全?近日,2025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与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在广东东莞举行,记者前往

    2025-04-24 13:48:00
    0
  • 南山二外(集团)海德学校:双奖耀南山 英语展风华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在近日落幕的南山区第22届英语文化节上,深圳市南山二外(集团)海德学校初中学子以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的精彩实践在两大核心赛事中斩获双一等奖。在4月1日举行的南山区初中生英语演讲大赛中,八2班张阳睿同学以博物馆探访为叙事主线,巧妙串联AI技术与文化传承的共生关系。其演讲既

    2025-04-23 19:43:00
    0
  • 高唐交警“赶大集”,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意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通讯员 姜洪涛为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4月21日,高唐交警大队深入集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传播交通安全知识。活动中,宣传人员结合当地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围绕“一盔一带”和群众出行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骑乘电动车佩戴安全头盔的

    2025-04-21 20:28: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