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住宅项目规范》。新规明确要求,新建4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且每个住宅单元至少需配备1台电梯。新规对住宅层高、无障碍设计、通信信号覆盖、隔音等方面也提出具体要求,如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卫生间需设置扶手等适老化设计等。该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好房子”有了“新标准”——新政的出台引发网络舆论的广泛讨论,尤其是在适老化设计、既有住宅改造、市场影响等方面,公众关注度持续攀升。“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发布”“4层及以上住宅设电梯”“住宅电梯内要有信号”等多个相关话题相继登上网络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热搜榜单。

支持者:新规每一条都戳中痛点
分析网络评论可以发现,即将落地实施的《住宅项目规范》赢得不少网友的支持。如有网友表示,“这个必须点赞,特别是层高,我可太想吐槽了,2.8米的层高铺个砖吊个顶之后基本就剩下2.6米了,长期居住是真的压抑。”

部分网友对《住宅项目规范》表达支持
有网友认为,新规从层高、电梯配置等细节入手,切实回应了民众对居住舒适度与便利性的诉求。新规中“层高不低于3.0米”“四层及以上配电梯”等条款被普遍视为提高生活质量的硬性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新标准将现行要求规定的7层起设置电梯,提升为4层起就要设置电梯,且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被部分网友认为是“及时雨”,体现了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怀:“4层及以上住宅设电梯需要!奶奶家是四层,但是没电梯。老人家上下楼都不方便。”
新规关于“提高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的要求也引发部分评论者的共鸣。有网友在评论中“调侃”自己居住的居所:“如今的房子,半夜咳嗽一声或者打个喷嚏,楼上楼下听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家庭之间的普通讲话,在隔壁邻居家竟也能听到,非常尴尬,毫无隐私可言。”
担忧者:存量房或将遭受“降维打击”
部分网友认为,“新规”的出台会再度激活房地产市场,因为“房子的标准越来越好,住得也会越舒服,新房一旦出来,会刺激大家都换房欲望”。
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或也会开启加速洗牌的进程。
对于未来新建商品房住宅来说,新规关于“层高不低于3.0米”“四层及以上住宅配电梯”等条款的强制性要求,将显著提升居住体验。购房者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必然会优先关注符合新规的楼盘。
在“好房子”更受欢迎的同时,大量存量房或将遭受“降维打击”,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尴尬境地。如新规将住宅层高门槛提升到3米,一些层高只有2.7米左右的老房子便会被贴上“过时”的标签,成为买家议价时的“硬伤”。
建议者:应当细化配套法规与监管机制
新规发布后,部分网民指出居住品质提升不能仅依赖建筑设计标准,需同步完善装修监管、设备安装规范等配套法规,并强化基层执法力度,才能真正解决长期困扰居民的邻里矛盾,从而更好地提升居民的住房体验。

有网友认为需同步完善配套法规并强化执行力度
例如在执行层面,如有网友评论表示:“希望其他法律法规配套跟上,比如有邻居在共用墙体掏个坑放冰箱、柜子的,必须无条件恢复原状且恢复后满足原设计标准;空调外机必须放在原设计空调机位里,不得为增加室内空间将空调外机放在别处,特别是不得放在邻居屋顶或挂在可能对邻居造成噪声影响的外墙;噪声影响不应以分贝高低进行衡量。”
还有网友通过评论表达对物业管理制度的期待:“能不能出个物业管理制度啊,毛坯房没住的能不能不交物业费啊”“有没有物业规范——譬如电梯费按层收费、譬如物业要接受评分、譬如物业不合格强制更换”。
文丨记者 张文 实习生 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