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2025年3月31日下午,由国家大剧院、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主办的“大道同工——当代中国工笔画七人展”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隆重开幕。展览聚合了当代中国工笔画领域学术探索、创作创新上有突出成绩的七位著名画家陈孟昕、贾广健、刘万鸣、卢禹舜、莫晓松、唐勇力、王颖生(按姓氏拼音排序)的代表性作品近百件,集中展示了他们创作上的契合时代命题与民族审美的独特艺术表达、异曲同工的语言样式,反映了他们在中国工笔画的现代转型进程中的深刻洞见和探索轨迹。展览由范迪安任总策划,吴洪亮任策展人,许向群任执行策展人,于洋为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等单位为展览提供了学术支持。
开幕式上,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斑、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参展画家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本次展览策展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本次展览总策划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后致辞。七位画家为国家大剧院捐赠了7幅精品力作,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为画家们颁发收藏证书。
中国工笔画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在新时代工笔画创作进入新的高潮,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彰显时代精神的图像载体。此次展览内容涵盖人物、花鸟和山水,集中反映了他们在工笔画创作领域的文化思考和探索实践。陈孟昕是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他的《一方水土》《暖月亮》《溪山晓行》等作品用独特色调、富有张力的造型及繁密的场景所构建的密体样式,反映了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依存关系和人文关怀,实现了浪漫现实主义的当代呈现。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致辞
贾广健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他的《溪塘过雪》《碧水金荷》《秋籁无声》是对荷花题材的钟情与深挖,重彩勾填和没骨兼备,标志性的荷花造型和大景花鸟传递出奕奕神采和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的《花蔓宜阳春》《秋藤架下》《瓜熟蒂落》等作品透露着细腻的古意和工写兼具的韵致,意境空阔清冷、悠远淡逸,以古之韵传今之感悟,创造出“一花一世界”之境界。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卢禹舜的《覆天载地 四方八极 六合九州 大道不孤 天下大同》系列山水画延续了他“静观八荒”“天地大美”“乾坤大义”的主题,在静谧博大、深沉神秘的山水大架构中探寻彼岸理想和心境逍遥。
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莫晓松的《飞花漫天游》《碧晴云潮起》《素处以默》等作品凭借丰厚的色彩和肌理的张力形成颇具现代意味的图式,使花鸟景观处在云蒸霞蔚、亦真亦幻的天地苍茫之境。
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原院长、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导师唐勇力的《古今行》《大唐盛世》《敦煌之梦》系列作品,敦煌壁画元素与现代人物解构重组,思绪幽游古今,在沉郁厚重的格调中感叹民族命运与生命意义。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王颖生的《踱步》系列作品中现实生活的人物徜徉穿梭于涉猎中西的文化符号中,以超越现实的画面结构传达文化反思和思维的辽远深邃。这几位画家艺术风格鲜明、表达方式和语言拓展各异,却都有着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使命担当,有着对中国工笔画之“大道”的执着追求,这也是展览主题为“大道同工”的立意所在。

展览现场
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综合展示平台和首都的重要文化窗口,努力推动文化繁荣与发展,推出了多场优质艺术展览。此次与中国工笔画学会联手办展,以别开生面的个案形式展现当代工笔画传承古韵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学术样态,不仅可作为工笔画当代发展的鲜活注脚,更重要的是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精神的艺术盛宴,以艺术激发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展览将持续到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