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报1282点,较前值上涨0.63%,创下自4月10日以来的最大涨幅,并实现连续第三日上涨。此次上涨主要得益于海岬型船和巴拿马型船运费的显著提升,显示出干散货运输市场的短期回暖迹象。
海岬型船运价指数(BCI)上涨24点,至1827点,涨幅为1.33%。海岬型船通常用于运输铁矿石和煤炭等大宗商品,其平均每日收益增加196美元,达到15148美元。这一增长反映了市场对铁矿石和煤炭等大宗商品需求的短期回升,尤其是中国等主要进口国的需求波动对海岬型船运费产生了直接影响。
与此同时,巴拿马型船运价指数(BPI)也结束了连续九日的下跌趋势,小幅上涨4点,至1190点,涨幅为0.34%。巴拿马型船主要用于运输煤炭和谷物等货物,其平均每日收益增加39美元,达到10712美元。尽管涨幅相对较小,但这一变化表明巴拿马型船运费市场正在逐步企稳,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然而,超灵便型船运价指数(BSI)则表现疲软,下跌3点,至936点,跌幅为0.32%。超灵便型船通常用于运输较小批量的干散货,其运价下跌反映了市场对中小型船舶需求的不足,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的上涨,主要受到海岬型船和巴拿马型船运费上涨的推动。这一趋势与近期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尽管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仍面临挑战,但部分大宗商品需求的短期回升为干散货运输市场提供了支撑。然而,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尤其是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化对大宗商品需求和航运市场的影响仍需密切关注。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