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姚均芳、魏一骏、邹明仲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
近年来,更多金融要素资源投入民营企业,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组织架构和产品服务逐步健全,股、债、贷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为润泽民营企业、激发成长动能带来更多金融助力。
多方发力,民企融资现暖意
走在大连长兴岛的恒力石化产业园,一个现代化绿色石化园区映入眼帘,从炼油到化工,各种物料通过管廊紧密连接,形成“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模式。
“2010年,这里还是荒山滩涂,如今,我们建成了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的石化园区,已建成的3家企业全部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雪芬说,公司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金融机构的长期支持。
提供支持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的银团贷款,支持原材料进口的流动资金贷款……中国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为公司提供了全方位金融支持。
这是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缩影之一。金融活水润泽民企发展,多项融资数据呈现暖意:
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2%,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超20%;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累计授信超10万亿元;沪深交易所2024年支持民企发行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融资超4200亿元……
向好数据的背后,是各地区各部门协同发力,精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合力不断壮大。
从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到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从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到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一系列政策和机制安排有效引导金融行业加大对民企的资源投入和精准滴灌。
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各地在积极行动:上海部署实施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重庆建立市、区县两级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浙江省湖州市等地建立融资担保奖励机制,为科技型企业降低担保费……
湖州市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处处长丁捷说:“目前,湖州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已为全市468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9.56亿元,降低担保费591万元。”
产品创新,精准对接民企需求
翩跹起舞的机器人、智能交互的大模型……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频频“出圈”,引发热议。
走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慧博云通杭州总部,先进的数智技术服务引人注目。
“作为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杭州首批受益企业,公司成功获得中国银行提供的10年期并购交易融资支持。”慧博云通执行副总裁岳阳说,贷款将助力公司实现技术和市场资源整合,为未来战略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民营经济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发展科技金融成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
中国人民银行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金融监管总局试点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金融机构升级科创类贷款产品,提高贷款资金期限匹配度,创新知识产权等抵质押物。
民营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居多,金融机构探索通过批量化处理、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线上金融产品、针对细分行业推出特色产品等为其提供更精准高效融资服务。
资本市场创新也在持续发力。科创板指数持续“上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规模快速增长、科创债提质扩量……产品创新为引导资金流入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畅通渠道。
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金融产品持续创新,将更好响应和契合民营企业需求,强化精准滴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股债贷联动,畅通多元化融资渠道
资本市场是支持科技创新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目前,A股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约八成公司是民企,新三板约九成是民企。
“北交所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合计超630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东吴证券副总裁方苏说,北交所相比其他板块降低了上市门槛,北交所和新三板融资规模惠及面也更广,让有限资源惠及更多中小民营企业。
支持民企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和股权投资基金作用;优化民企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机制,支持发行科创票据、绿色债券……一系列举措出台落地,助力畅通民企多元化融资渠道。
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今年境内市场新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超八成;交易所债市今年一季度科创债发行规模超千亿元,同比显著增长。
近期,多部门透露下一步工作重点,释放了加力支持民企融资的积极信号。
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一系列务实金融举措将助力民企轻装上阵、向“新”发展。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多方发力下,民企融资将呈现“量增、价降、面扩”的良性态势,民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将获得更多支持。“金融活水畅通血脉,将持续助力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