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辐射到底是什么?真的像传言中那么可怕吗?”“我们身边的环境究竟是如何被监测和守护的?”4月14日,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引领绿色成长生态环保小记者”活动第五站也随之启程。兰州天庆实验中学30名生态环保小记者带着这些好奇与疑问,踏上了一场充满惊喜与收获的特别旅程,走进甘肃省生态环境教育展馆与甘肃省环境科技大厦,沉浸式感受生态与科学的魅力,收获了一堂生动有趣、意义非凡的科普教育课。
1 解锁辐射知识玩转安全科普

生态环保小记者。
当天下午,来自兰州天庆实验中学的生态环保小记者们怀揣着期待与兴奋,走进甘肃省生态环境教育展馆,展馆内,CAVE四面屏空间展现出甘肃壮美生态画卷,连绵的祁连山白雪皑皑,广袤的草原绿意盎然,黄河奔腾不息,每一处景致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独特的生态故事。小记者们的眼睛瞬间被点亮,大家凑近画面,仔细辨认着每一处细节,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家乡生态的神秘面纱。
沉浸式感受到甘肃广袤的生态美景后,来自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放射性废物管理科的闫德坤科长,为同学们开启辐射知识小课堂,闫科长徐徐道来:“在生活里你们是不是经常听到‘辐射’这个词,心里又好奇又害怕?今天,咱们就来把它了解个透,电离辐射能量高,像医院里拍X光片、做CT检查,利用的就是电离辐射。它能穿透人体,帮医生看清身体内部情况,但过量接触会伤害我们的细胞。”闫科长一边讲解,一边用形象的手势比划着,“而像手机信号、家里的Wi-Fi,这些属于非电离辐射,能量低,正常使用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大家听得全神贯注,不时提出自己的疑惑,现场气氛活跃。

参观核辐射检测无人机。
紧接着,来自兰州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安娜老师,与大家一起开启新奇有趣的安全教育科普转盘制作环节。五颜六色的彩纸、剪刀整齐地摆在桌上,小记者们瞬间变身手工达人。安娜老师耐心指导:“安全教育包含生态安全、科技安全、国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16个重要类别。”大家有的认真裁剪,有的精心绘制图案,有的一笔一画写下安全小贴士,不一会儿,一个个精美的科普转盘诞生了。
小记者高远在参观中感悟颇深:“在今天的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到了地大物博的甘肃和地质特征,还了解到了很多核物理学精神,这也是我感兴趣的地方,希望以后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2 对话专业仪器探寻科学奥秘

认真听讲。
在甘肃环境科技大厦,让小记者们更是大开眼界,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工作人员向大家展示各种辐射环境监测设备,这些设备肩负着电离辐射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的重要使命。
广场上一台超大号无人机引起了大家的围观,小记者刘梓婷对搭载着复杂设备的无人机满脸好奇:“核与辐射的检测为什么要用无人机呀?”
技术审评科专业技术人员董明睿老师笑着解答:“这家伙可厉害啦!它能去人很难到达的地方,像偏远的山区、复杂地形区域,还能快速在大面积范围内收集数据,大大提高监测效率。而且,能让工作人员远离高辐射环境,保障大家的安全。你看,它搭载的高精度探测器,能把收集到的数据实时传回来。”刘梓婷听得频频点头,眼中满是对科学技术的惊叹。
小记者宋祎晨也抛出疑问:“电磁波在生活中涉及的范围都有哪些呢?”

科普转盘制作。
电磁辐射监测科科员岳明杰耐心回答:“生活里,电磁波无处不在。每天用手机打电话、刷视频,靠的就是电磁波传递信号;家里的微波炉加热食物,也是利用电磁波让食物中的水分子振动产生热量;还有收音机接收广播、电视播放节目,都离不开电磁波。”宋祎晨恍然大悟,兴奋地和身边同学分享着自己的新收获。
这次科普之旅,不仅让小记者们深入了解了生态环境与核辐射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在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进行这样一场科普活动,为同学们上了一堂意义非凡的安全教育课。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纪敏
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