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A股上市银行息差透视:去年承压,预计今年降幅收窄

每经记者:赵景致 每经编辑:张益铭

截至2025年4月2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23家银行披露了2024年年报,在净利息收入占比走高的背景下,银行业净息差持续下行的趋势再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记者整理发现,国有四大行净息差普遍处于低位,头部股份行净息差较高,地方性银行分化较大,其中常熟银行较高,达到2.71%。但与2023年相比较,各类型银行均延续了下降趋势。

净息差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反映了银行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之间的差额,是衡量银行盈利性的重要指标。在各家银行陆续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中,部分银行管理层认为,今年虽然还会收窄,但压力会减少许多,同时也会通过降低负债付息率等多种方式,积极管控息差水平。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对记者表示,目前净息差已到历史低位,未来下降空间会收窄。

净息差普遍收窄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

上市商业银行息差走势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行业整体趋势相符。截至目前,已经有23家银行公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从数据来看,呈现银行息差持续收窄、不良贷款率基本持平等特点。

其中,国有大行的净息差普遍较低,邮储银行一枝独秀。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2024年净息差分别为 1.42%、1.42%、1.51%、1.40%、1.87%和1.27%。

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净息差最高,为1.98%,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1.87%和1.82%。地方性银行净息差分化较大,其中净息差较高的银行为常熟银行,达到了2.71%,重庆银行净息差较低,为1.35%。

“影响银行净息差的因素有三个方面。”杨海平对记者表示,“一是货币政策导向;二是市场竞争态势;三是商业银行存、贷两端的议价能力,这取决于银行服务质量、战略定位和市场份额等。其中,货币政策导向是宏观方面主要的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的收入可分为两部分,其中核心的收入来源是净利息收入。此外则是非利息净收入,包括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以及其他非息收入如投资收益等。

净息差是银行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之差除以平均生息资产,反映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

记者注意到,去年来由于市场波动,国内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反而有逐季下降趋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商业银行一季度到四季度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为25.63%、24.31%、22.95%和22.42%。

可以看出,传统银行收入中利息净收入占比通常超过60%。息差收窄0.1个百分点,大型银行全年利润甚至可能减少数十亿至上百亿元。

对于各类型银行息差下行的情况,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去年股份制银行净息差降幅最小,前四季度分别为1.62%、1.63%、1.63%和1.61%;城商行降幅最大,分别为1.45%、1.45%、1.43%和1.38%;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较为稳定,分别为1.47%、1.46%、1.45%和1.44%;农商行逆势有一定上升,分别为1.72%、1.72%、1.72%和1.73%。

从具体上市银行来看,A股上市银行目前共有三家城商行披露了年报,分别为郑州银行、青岛银行和重庆银行。

其中,郑州银行净息差为1.72%;青岛银行为1.73%;重庆银行为1.35%。三家银行中,青岛银行盈利表现最强,2024年净利润42.64亿元,同比增长20.16%,主要是其他非息收入大幅增加。

对于是否能简单用净息差衡量银行盈利能力,杨海平对此持否定态度。“一是净息差只能分析净利息收入的盈利能力,不能分析非息收入的盈利能力;二是从营收转化为利润的能力来看,净息差也看不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程度、成本收入比等带来的利润情况;三是以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角度来看,净息差也看不出银行这方面能力,单独看净息差可能会高估风险较高的银行、低估稳健增长的银行。”杨海平表示。

净息差压力犹存

对于净息差收窄,多家银行管理层也在业绩发布会上阐述了看法,部分银行管理层认为今年虽然还会收窄,但压力会减少许多,同时也会通过降低负债付息率、扩大基础客群等多种方式,积极管控息差水平。

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3月28日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整体判断2025年净息差下行仍是行业共性,但是下降的幅度在收窄。关于今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走势,基本判断是2025年LPR报价还将继续维持下调的趋势。

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表示,招行2024年净息差下降幅度在逐渐缩小,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了27个BP(基点),二季度同比下降了17个BP,三季度同比下降了14个BP,四季度同比下降了10个BP,“净息差下降的趋势是确立的,但是降幅在收窄,而今年可能接下来还会有降息,这可能会对净息差形成压力”。

兴业银行管理层则表示,通过初步测算该行存款付息率大约有20BP左右的优化空间,净息差降幅力争控制在10BP以内。

也有银行管理层表示,今年负债成本下降难以完全对冲资产收益下降影响。如中信银行(拟任)行长芦苇表示,2025年银行业净息差仍面临较大的下降压力。因为总体而言,当前市场利率仍处于下行环境中,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存量按揭利率下降等影响,息差有收窄压力。尽管去年存款利率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预计2025年负债成本下降难以完全对冲资产收益下降的影响。

民生银行副行长李彬预计,2025年银行业净息差仍然会继续承压。“从资产端看,优质资产的竞争依然会更加激烈。新投放资产收益率也还会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负债端来看,持续推进利率自律管理,会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负债的成本。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存款定期化趋势依然明显,成本压降还是面临比较大的挑战。”李彬强调。

多家银行提息差管控

从行业看,近几年央行持续下调LPR引导社会融资利率下行,整个银行业净息差处于下降趋势。不过银行也需要维持合理的净息差和进行资本补充以保证融资能力,进而维持宏观经济稳定。

“2025年,按照目前的货币政策导向来看,净息差大概率仍然是承压态势,但是收窄的幅度会放缓。”杨海平对记者表示,目前净息差已经降到历史低位,再下降的空间越来越小,且货币政策决策部门也在重视呵护商业银行净息差,维持其必要的利润空间。

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政策利率引导效果在进一步显现。去年,政策利率累计降低了0.3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0.3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0.6个百分点,带动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降。

对于净息差,宣昌能指出,去年,人民银行集中整治了通过违规“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的行为,还优化了对公存款、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为银行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创造了条件。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进一步降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更好平衡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之间的关系。

除了宏观监管部门外,对于净息差管控,多家银行也进行了重点说明。

其中,农业银行行长张辉表示,将继续把加强净息差管理作为低息环境下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和发扬前期行之有效的做法,合理控制净息差变动幅度。

兴业银行表示,关键是处理好负债与资产的关系。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表示,在该行资产收益率和负债付息率非对称下行的背景下,控制息差收窄幅度的关键在于压降负债成本,“与其纠结投放高风险资产,获取利差收益,不如下决心降低负债付息率,来更好投放低风险稳收益资产”。

招商银行则表示,将通过前瞻的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推动净息差合理稳健运行。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章

  • 浙商银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计划以自有资金共计不少于2000万元增持

    央广网北京4月8日消息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总行部门、分行、子公司主要负责人计划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以自有资金共计不少于2000万元自愿增持该公司A股股份。根据公告,本次增持目的为基于对公司价值的认可、未

    2025-04-08 21:00:00
    0
  • 提振消费须供需协同发力

    原标题:提振消费须供需协同发力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一系列提振消费务实举措,各地也因地制宜推出提振措施。国内大循环是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市场循环,提振消费需要构建供给端与需求端协调联动的政策框架,通过提升产业供

    2025-04-08 09:42:00
    0
  • 银行ETF天弘(515290)、红利低波动ETF(159549)近5日资金净流入均超3500万元,机构:红利资产是难得的“确定性”资产

    4月3日,A股市场全天震荡走低,截至收盘,沪指跌0.24%,深成指跌1.4%,创业板指跌1.86%,全市场超3100只个股下跌。相关ETF方面,银行ETF天弘(515290)、红利低波动ETF(159549)近5个交易日分别获资金净流入超3500万元和3700万元。银行ETF天弘(515290)紧密

    2025-04-07 09:29:00
    0
  • 23家A股上市银行息差透视:去年承压,预计今年降幅收窄

    每经记者:赵景致 每经编辑:张益铭截至2025年4月2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23家银行披露了2024年年报,在净利息收入占比走高的背景下,银行业净息差持续下行的趋势再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记者整理发现,国有四大行净息差普遍处于低位,头部股份行净息差较高,地方性银行分化较大,其中常熟银行较高,达到

    2025-04-06 22:54:00
    0
  • 天津一季度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500亿元 同比增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天津4月5日电 (记者 周亚强)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获悉,2025年一季度,天津市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表现亮眼,结算量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21%。据介绍,近年来,人行天津市分行以“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导向,探索形成“便利化+N”推动模式,通过“重点企业、

    2025-04-05 18:15: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