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省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出,构建优质高效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实施120个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建设,使其基本达到县级医院服务水平。
2024年,云南省新增10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屏边苗族自治县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由2021年的57.12%升至67.67%;南华县红土坡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龙陵县勐糯镇中心卫生院诊断病种562种,平均候诊时间缩短15分钟……随着重点中心卫生院建设等一系列切实举措的落地执行,全省各重点中心卫生院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群众“家门口”就实现就医从“有”到“优”。

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中心卫生院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供图
打通基层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提质建设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打通基层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2024年,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联合制订一系列项目实施方案,聚焦“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着力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
“《120个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对持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病治病及健康管理能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省卫健委基层处相关负责人说。
云南省将于2023年至2025年投入6亿元,对遴选出的120个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按照每个项目单位50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主要用于科室建设、设备配备、信息化建设、人员培训等。截至目前,已完成90个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县域医疗副中心)的选建,90家项目单位诊疗人次平均近10万人次,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过去我们卫生院设施简陋,现在可是大变样了。”临沧市临翔区博尚中心卫生院院长段廷波说,“过去卫生院的检查设备很少,现在新增了41台(套)设备,新开设科室8个。现在卫生院能进行CT检查,并开展吻合器包皮环切术、部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固定装置取出等多项新技术。该卫生院2024年诊疗人次较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实施前增加8.4%,业务收入增加32.9%。”
同样通过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建设项目实施收获新技术、新项目的还有屏边县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中心卫生院等中心乡镇卫生院。
搭建乡村急性胸痛救治网络
近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在楚雄市三街卫生院心脑血管救治站上演。80岁的李复(化名)因突发胸痛被紧急送往三街卫生院,经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面对患者持续加重的胸痛症状和随时可能恶化的病情,心脑血管救治站医护人员果断启动应急预案,立即为患者实施急诊溶栓治疗。急救人员分工协作,迅速完成药物准备、生命体征监测及风险预判,精准实施溶栓用药。短短几十分钟内,患者胸痛症状逐渐缓解,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窗口期。
此次成功救治并非偶然。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急救急诊能力,近年来,云南省创新开展乡镇心脑血管救治站建设,通过整合院内资源、配备急诊急救设备、强化人员培训、畅通转诊渠道,重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紧急处理、及时转诊能力。同时,加强乡镇心脑血管救治站与县级医院卒中、胸痛中心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衔接,进一步降低农村心脑血管疾病、中毒、创伤等患者致死致残风险。
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建成基层心脑血管救治站1073个,78%的乡镇卫生院建成心脑血管救治站,基本实现县城所在地以外具备建设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应建尽建”,初步搭建了覆盖乡村的急性胸痛和脑卒中患者一线快速救治网络。自开展心脑血管救治站建设项目以来,累计救治患者12.9万人次,开展溶栓治疗2300余例。
实现慢病就近规范治疗
近年来,云南开展两轮基层慢病诊疗能力提升项目,助推实现“慢病就近规范治”,让群众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截至2022年底,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1483个慢病管理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全覆盖。
2023年至2025年,我省计划3年在800家乡镇卫生院(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层标准化慢性病诊疗专科,力争通过项目建设,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慢性病诊疗专科实现全覆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阻肺患者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100%,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0%及以上,重大慢性病健康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过早死亡率持续逐年降低。
目前,全省建成600个基层标准化慢性病诊疗专科,覆盖70%以上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提升了乡镇卫生院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阻肺为重点的慢性病诊疗能力,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患者的发现、治疗、管理和健康指导等服务,提升慢性病的治疗率和疾病风险干预控制水平,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2024年,全省纳入健康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分别较上年提高4个、7个百分点,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均达85%以上。
云报全媒体记者陈鑫龙
责任编辑:董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