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消费热度指数、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均实现增长——
一季度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踏青赏花,探店购物,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国多地迎来消费热潮,多元化消费场景层出不穷,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各项促消费政策带动下,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线下消费加速发展
一季度,我国线下消费加速发展。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一季度,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4.2%,较上季度升高9.1个百分点;其中3月同比增长20.0%,比前两个月高出4.7个百分点,增速持续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小商品市场经营热度指数一季度同比增长16.3%,其中3月同比增长21.6%。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杨道玲说,这表明与居民生活贴近的小商品销售持续保持旺盛活力,民生消费需求正在加速释放。
与此同时,生活服务消费市场持续升温。一季度,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8.3%,较上季度提高7.4个百分点,其中3月同比增长14.5%。分行业看,休闲娱乐业、餐饮业同比分别增长67.6%、14.5%。
假期消费市场的火热,预示着一季度线下消费的增长势头仍将持续。清明假期,气温回暖,人们走出家门赏花踏青,出游热情持续高涨,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国家信息中心互联网搜索热度数据显示,多个与清明出游、踏青赏花相关的关键词搜索热度出现了超4倍的增长。滴滴出行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打车需求同比上涨14%,前往公园、植物园的打车需求同比增长21%,高峰时期每分钟叫车需求突破11万单。
“大件消费”迎来热潮
一季度,汽车、家电等“大件消费”迎来新一轮增长热潮。国家信息中心监测主要家电品类网络零售数据显示,一季度相关家电网络零售额同比上升9.0%,延续了前两个季度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其中3月同比增长32.3%,春季家装旺季带动家电换新需求正加快释放。
汽车消费的数据尤为亮眼,消费者购车意愿持续增强。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国内乘用车、商用车的零售量均呈现加快上升态势。车企近期也公布了一季度销售数据。看总量,比亚迪一季度累计销量超100万辆,同比增长59.8%;看增速,小鹏汽车一季度累计交付新车94008台,同比增长331%。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汽车购买使用全链条各环节蕴含了庞大的消费潜力。今年初,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围绕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营造汽车文化氛围、完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提升汽车流通消费数字化水平。目前,商务部正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有序开展试点申报工作,加紧编制试点工作方案。后续将分批研究确定试点城市名单,全面激发汽车消费市场活力。
需求潜力持续释放
今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有力推动了需求潜力的持续释放。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合计超过150万份;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过2800万台,4500多万名消费者申请了5600多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的购新补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已经超过220万辆。
提振消费,政策层面也接连释放利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等。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对2025年的以旧换新补贴活动“扩围拓品”。
同时,为进一步提振市场消费信心,促进餐饮行业复苏回暖,全国多地积极发放餐饮消费券。例如,北京发布“食在朝阳”餐饮消费券,上海推出“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广西聚焦商超百货、住宿、餐饮领域发放超200万张消费券。
李刚说,随着政策逐步落实,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和消费场景四个方面都将持续提升。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首发经济,鼓励国内外企业开设首店,举办首发首秀首展。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推广“IP+消费”,持续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商务部还将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打造更多“必购、必吃、可玩、可观”的商旅文体店融合消费场景;继续实施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打造更多高质量步行街、商圈,提升购物体验。(记者徐佩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