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吉林省长春市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城”,汽车产业是长春市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吉林省的优势产业。
在质量强链工作中,吉林省如何瞄准支柱产业,围绕优势产业强化质量思维、链式思维,以链式思维抓质量,以质量思维促发展,激活质量创新引擎,全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近日,记者跟随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质量强链媒体行”采访报道团,走进吉林实地采访。
基础支撑 质量提升行稳致远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已成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突破领域。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以下简称“吉林省质检院”)汽车所副所长李禄源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依托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一站式”服务综合体,他们花了近4个月的时间,利用自身先进的5G测试平台,为富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赛电子”)等企业解决在5G产品测试和性能提升方面的难题,搭建符合要求的测试环境,并提供平台共享服务。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一站式’服务综合体是吉林省省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吉林省质检院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围绕打造吉林省汽车万亿级产业和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以省内汽车行业大数据平台支撑,以质检、计量、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辐射,以汽车产业开发区汽车企业服务带动,推动吉林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智慧化发展。”吉林省质检院院长张川洲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记者在吉林省质检院看到,国家级的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拥有一流的实验室和强大的技术团队,为产业链质量提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目前,该“一站式”服务综合体创新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一站式”服务新体系,立足服务以一汽为核心的整车制造基地和1300多家动力系统、车载电子、新材料等零部件供应商,精准实施“一企一策”,助力汽车产业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围绕推动吉林省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不仅建设了省级新能源汽车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综合体,还创新推进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站、综合体、合作社4种模式,通过强化质量基础支撑推动汽车产业质量强链。”吉林省市场监管厅质量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吉林省共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项目54个,其中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1个,省级项目23个,市级综合服务站30个,累计服务企业45515户,为企业节约费用6763.27万元。
技术赋能 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当时,方舟电子汽车座椅产品上的传感器有时候会产生误差,导致误报率居高不下,找到我们来解决问题。”说起与吉林省方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舟电子”)的技术合作,吉林省质检院汽车所所长边增远打开了话匣子。
方舟电子是长春市一家专业设计、生产汽车座椅加热系统,汽车安全带未系报警系统等产品的民营企业,目前已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和行业“小巨人”,是吉林省汽车产业链的重要“链员”企业。针对方舟电子遇到的难题,吉林省质检院积极开展技术赋能,通过技术横向互动等方式,很快就帮方舟电子解决了难题。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作为吉林省汽车产业链质量强链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吉林省质检院是该省汽车产业链质量提升项目的承担者。
“吉林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较为全面,涵盖了底盘、电控、驾驶舱、电池等,产业链配套完善,配套企业发展良好。”边增远介绍说,“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与企业互动交流,收集整理5532户企业信息83920条,绘制汽车产业链地图和配套统计表。还根据汽车产品线,选择对口专家,对200家企业实施上门质量问诊服务,找出质量问题858条,绘制质量瓶颈图谱,对产业链内重点企业制定‘一企一策’质量提升方案,明确问题、责任人和落实措施。”
通过技术赋能、质量提升,吉林省汽车产业链上企业受益明显,长春富维安道拓2023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富赛电子成立仅4年多,产值由当初的0.8亿元增至22亿元。
“作为‘链员’企业,通过产业质量强链项目,我们与吉林省质检院等技术机构联合攻关,实施质量自我排查和技术改进,经济效益显著。更重要的是,市场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提升了品牌价值,让公司的产品成为高质量代名词。”富赛电子质量经理陈玲玲深有感触地说。
“自吉林省质量强省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质量强企强链强市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省各市、县联动实施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六大产业链质量提升项目,有效促进产业链内合作互助,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填补相关领域检验检测能力空白,提升产品品质和打造特色优势,形成产业链质量提升标志性成果100项。”吉林省市场监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链工作的大框架下,吉林省正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激活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不断提升产业链质量水平,向着打造具有更强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集群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