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解锁农业生产“新密码”

冀时客户端报道 用算法代替人工,让数据成为新肥料。我省大力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助力"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转变。

本台记者 刘心悦:

从一粒种,到一株苗,再到一颗果,如何保证蔬菜生产过程中光照、温度、湿度均适宜生长?这家衡水饶阳智慧工厂给出的答案就是:科技。

河北致信种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魏方翠:

为了让苗子更好生长,棚里配备了很多智能设备,比方说这个智能水肥药喷灌系统,苗床动、机器不动,就能完成浇水、施肥、杀菌的操作。

设备何时作业?如何作业?其判断依据就是各类数据参数。魏方翠告诉记者,棚室内设有多个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环境和植物生长情况。而且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还能实现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等智能管理方式。

河北致信种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魏方翠:

大大节约了我们的人工成本,还节约了时间成本。原本一个大订单需要人工一星期做完,现在机器只需要2天就可以做完。

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人力作业"到"自动化生产",河北正以科技重塑农业生产方式。在邢台市南和区阎里乡金沙河种植基地,绿谷智能气象监测仪和土壤墒情监测仪时刻关注着气温、湿度、光照等气象变化,将收集到的信息迅速传输到智慧农场平台。

邢台市农业农村局技术站站长 李艳:

综合配套这个技术,加上我们的这个智慧平台的一个辅助,我们灌溉量节省20%以上,在高产的情况下,节肥量还达到了5%以上,这个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

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武彦荣:

智慧农业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减少了农业资源的消耗,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更高的价值。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我省近年来加快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今年将打造形成100个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示范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化应用率达到100%。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相关文章

  • 新书推荐丨《赤坎年鉴(2024)》:一部记录时代脉搏的方志精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地方年鉴作为系统记录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价值愈发凸显。由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年鉴编纂委员会精心编纂的《赤坎年鉴(2024)》近日正式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这部兼具权威性、史料性和实用性的年度巨制,不仅为读者呈现了2023年度赤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景画卷,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翔实的资料

    2025-04-21 17:05:00
    0
  • 科技赋能 解锁农业生产“新密码”

    冀时客户端报道 用算法代替人工,让数据成为新肥料。我省大力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助力"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转变。本台记者 刘心悦:从一粒种,到一株苗,再到一颗果,如何保证蔬菜生产过程中光照、温度、湿度均适宜生长?这家衡水饶阳智慧工厂给出的答案就是:科技。河北致信种苗

    2025-04-21 10:00:00
    0
  • 打造“美丽玉环”(侨乡新貌)

    近年来,浙江省玉环市以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项目为载体,努力提升城乡环境品质、增强城乡竞争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美丽玉环,为市民提供健身、观景、休闲、游览的打卡地。图为近日,玉环市干江镇沿海绿道建设现场,挖掘机轰鸣,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正在进行工程扫尾及附属道路施工作业。段俊利摄(人民视觉)

    2025-04-21 08:54:00
    0
  • 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公布 河北木版年画、大名草编两个工坊入选

    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公布河北木版年画、大名草编两个工坊入选纵览客户端讯(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4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其中,由河北推荐申报的“木版年画:新年画描绘幸福生活”和“大名草编:以草为墨,书写乡村美好新篇章”两个典型案例成功入选。2023年,依托国家

    2025-04-20 07:21:00
    0
  • 河北:从垒砖头到“搭积木” 装配式农房试点建设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河北:从垒砖头到“搭积木” 装配式农房试点建设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2025-04-19 20:42: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