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净利润骤降92.34% 124亿元应收款压顶

本报记者 陈家运 北京报道

国内膜技术龙头碧水源(300070.SZ)业绩遭遇“滑铁卢”。

4月10日,碧水源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51%至85.49亿元,归母净利润仅为5858.5万元,同比下滑92.34%。在净利润骤降之际,碧水源的应收账款规模则水涨船高,截至2024年年末突破124亿元。

对于上述业绩表现,《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并发函碧水源方面,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中研普华研究员袁静美向记者表示,当前环保行业整体形势较为复杂,虽然政策对环保行业支持力度加大,但一系列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导致环保企业的应收账款积压。碧水源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宏观环境的影响。例如,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支付情况受限,导致公司对应项目水费收款周期暂时延长,影响了现金流和盈利能力。

业绩下滑

碧水源是一家专业从事环境保护及水处理业务的企业。作为膜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碧水源此次净利润暴跌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2024年年报显示,碧水源实现营业收入85.49亿元,同比下降4.51%;归属净利润仅为0.59亿元,同比下滑92.34%。

对于业绩下滑,碧水源方面解释称,主要受整体市场环境影响,碧水源重要参股公司在报告期内经营状况不佳,出现了较大亏损,导致碧水源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降幅。

袁静美指出,碧水源重要参股公司的经营困境是拖累其整体利润的关键因素。以云南水务为例,碧水源持有其24.02%的股权。2024年,云南水务净利润亏损21.66亿元,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7.4亿元,截至三季度末仍亏损近2亿元,这拖累了碧水源的利润表现。

从历史数据来看,近几年碧水源的盈利能力早已显现颓势。2020年公司净利润为11.43亿元,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降至0.59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环保行业下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受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发展增速阶段性放缓,使得政府和企业在环保项目上的投资减少或进度放缓。其二,一些地方政府因财政压力调整环保项目预算和实施计划,影响了行业内企业的业务拓展和项目推进。其三,行业内部分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较高,资金回笼速度慢,大量资金被占用,影响了现金流和偿债能力,进而制约企业发展,侵蚀利润。

应收账款攀升

截至2024年年末,碧水源应收账款高达124亿元,同比增加12.27%。从2022年年末至2024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从95.48亿元一路攀升至124亿元。

碧水源方面表示,受宏观经济环境承压影响,叠加部分区域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调整,导致整体回款节奏延滞是主要原因。

应收账款周转率能直观反映公司资金回笼速度。2022—2024年,碧水源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0.9、0.87、0.73,逐年下降。

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反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低,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碧水源证券部人士曾向记者表示,公司应收账款一般来源于国有企业和政府单位,虽然稳定但回款速度并不理想。

袁静美认为,在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部分款项收款滞后,导致碧水源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应收账款的增长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经营性风险。

针对应收账款高企问题,碧水源方面表示,整体来看,应收账款的增速还是略低于主业的增速。这也体现了公司管理层对压降两金(应收账款、合同资产)的重视。2024年上半年,公司订单实现了快速增长,包括主业EPC、BOT的订单数量和金额都实现了快速提升。同时,公司也在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

碧水源方面表示,从内部来看,公司制定了应收账款管理办法与坏账压降奖惩细则,成立了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小组,并且制定了全年目标分解到各单元,定期督导进展情况,扎实推进两金压降工作。2024年公司也制定了新的目标和激励措施,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收款技能等措施,全面提升应收清欠工作。

负债承压

随着业绩下滑及应收账款高企,碧水源负债承压。

从年报数据来看,碧水源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62.18%,较2023年的60.53%增长了1.65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总负债达495.84亿元,其中流动负债达到293.6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碧水源2024年年末货币资金仅为42.52亿元,而净利润为0.59亿元,同比骤降92.3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3.31亿元相比,下降171.78%。不难看出,短期债务与货币资金、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存在差额。

此外,近年来碧水源流动比率的表现亦不乐观。

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碧水源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13、1.00、0.86和0.88。

一位不愿具名的会计人士向记者解释称,流动比率作为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关键指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一般来说,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

该会计人士表示:“通常而言,流动比率基数值在1.5—2.0之间比较合适,虽然基于各个行业所处环境的不同会有变动,但低于1,企业的偿债能力将面临较大压力。”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

相关文章

  • 宣布收购,“小鱼吞大鱼”!下周A股迎840亿元解禁洪流

    数据是个宝数据宝投资少烦恼下周A股33家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对应市值合计840.58亿元。ST新潮再迎收购事宜4月18日晚间,ST新潮发布要约收购报告书。根据公告,伊泰B股向ST新潮的全体股东发出的部分要约,预定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3468252870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1%,要约收购价格为3.4

    2025-04-19 09:03:00
    0
  • 机器人:2024年净亏损1.94亿元 同比盈转亏

    【机器人:2024年净亏损1.94亿元 同比盈转亏】财联社4月18日电,机器人(300024.SZ)公告称,2024年营业收入为41.38亿元,同比增长4.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94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4857.16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

    2025-04-18 22:32:00
    0
  • 金字火腿:实控人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公司股票停牌

    人民财讯4月18日电,金字火腿(002515)4月18日晚间公告,公司于4月18日收到实控人任贵龙的通知,其正在筹划股份转让事项,该事项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更。本次交易对手方主要从事投资管理行业。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21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2025-04-18 18:12:00
    0
  • 南沙高企冲刺1600家!“科创雨林”如何赋能大湾区增长极?

    4月17日,南沙科学城举办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高企”)高质量发展大会。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会上获悉,2024年南沙区有效高企总数为1310家,再创历史新高,增速居全市第二。2025年,南沙区有效期高企数量将力争新增300家,总数达到1600家以上。广州南沙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以“燃

    2025-04-18 14:55:00
    0
  • 碧水源净利润骤降92.34% 124亿元应收款压顶

    本报记者 陈家运 北京报道国内膜技术龙头碧水源(300070.SZ)业绩遭遇“滑铁卢”。4月10日,碧水源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51%至85.49亿元,归母净利润仅为5858.5万元,同比下滑92.34%。在净利润骤降之际,碧水源的应收账款规模则水涨船高,截至2024

    2025-04-18 14:46: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