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零添加”食品是否更安全的话题引发公众热议。
“天眼问政”栏目记者走访发现,在贵阳市的超市里,“零添加”食品随处可见,从酱油到牛奶,种类繁多。部分产品确实没有人工合成香精和色素,但也有一些产品配料表中存在隐晦成分,比如某“零添加”酱油中的三氯蔗糖。
实际上,“零添加”更多是一种营销概念,并非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经过严格安全性评估和测试,有明确使用范围和残留量规定,只要合规使用,不会危害健康。相反,“零添加”食品可能因缺乏防腐剂等添加剂,微生物污染风险更高,开封后易变质。而且,一些“零添加”食品可能含有高盐、高糖或高脂肪成分,消费者容易忽略这些真正影响健康的因素。
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应关注食品的整体营养和安全,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不被“零添加”标签迷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滔
编辑 孙远铭
二审 肖慧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