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人民网首页聚焦我区农资严管、农机“体检”等举措,现将其纳入 “央媒看赛罕”专栏,展现赛罕农业发展活力 。
人民网+推介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多管齐下护航春耕备耕 筑牢粮食生产“第一关”》

全文如下
↓↓↓
春回大地,农事渐忙。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坚持早谋划、早行动、早落实,紧盯农资安全、农机保障等关键环节,组织多部门联动发力,打出“执法监管+服务保障”组合拳,全力确保春耕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筑牢根基。
严把农资“质量关”,重拳整治护农权益
为保障农资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质量可靠,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防范区域性、系统性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风险,近日,赛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农资市场“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
此次行动重点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膜、化肥及滴灌带等违法行为,强化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助力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截至目前,共检查化肥生产企业3家、销售单位13家,农膜生产企业1家、销售单位7家以及滴灌带生产企业3家、销售单位7家,检查中暂未发现任何问题。
此外,赛罕区公安分局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与呼和浩特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赛罕区农牧水利局开展农资市场专项联合检查,以法治之盾护航春耕生产安全。在联合执法过程中,重点排查隐蔽性“黑窝点”制假售假、网络平台跨区域流窜售假、游商“忽悠团”虚假宣传、套牌侵权私繁滥制等行为。工作人员现场抽检实物质量、核查包装标识规范,溯源购销台账、倒查渠道合法性,比对品种审定证书、验证知识产权合规,织密了全链条监管网络。同时,执法人员深入种子经营门店,重点核查品种审定证书、授权文件等资质材料,严查套牌侵权、私繁滥制等违法行为,并向经营者普及相关规定,建立企业联系服务机制,为春耕生产系上“安全带”,给农民群众吃上“定心丸”。
农机“体检”到田间,为春耕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农机“健康”上岗是春耕高效推进的关键。为确保辖区农户能够顺利开展春耕生产,赛罕区农机化室积极行动,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并为新购置农机办理验车上户补贴,助力春耕备耕。
在赛罕区金河镇平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蒙古博扬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认真调研大型拖拉机、播种机等配套机具性能,仔细查看农机维修保养情况,排查安全隐患。同时,检查合作社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上墙,并要求驾驶员持证上岗、定期检验、杜绝酒驾,加强车辆保养,以确保农机的安全运行,为春耕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内蒙古禧乐丰农牧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仔细查验了每一台新购置的农机,包括车辆外观、发动机号、车架号等重要信息,确保车辆符合上户要求。查验合格后,为农民办理上户手续。截至目前,已为10台新购置农机完成了验车上户工作,涉及辖区多个村庄,有效解决了农民春耕期间农机上户难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对农机管理的重视,提高了农机上户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丰收之基在备耕。下一步,赛罕区将继续紧盯春耕生产各环节需求,不断强化部门协同,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确保春耕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筑牢根基,推动赛罕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走深走实。(赛罕融媒/刘士瑒)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