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晚间以来,A股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股东增持计划公告,公布一季度业绩预增利好,连续释放积极信号。其中,山东板块表现亮眼,展现出山东上市公司坚定看好自身发展的信心和积极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决心。
鲁企回购热度高涨
近期,山东上市公司回购热度整体较高,以“真金白银”彰显长期发展信心。其中,海尔智家4月7日晚间公告称,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计划以自有资金通过集合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预计累计增持金额为2085万元至4170万元。与此同时,4月7日,海尔智家首次回购A股股份6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07%,已支付资金总额约为1448万元。
“本次主要采用回购A股和上市公司董事高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的方式,彰显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我们会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科技创新,创造长期价值。”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刘晓梅表示。
作为化工行业龙头,万华化学在4月7日晚发布重磅回购计划。据悉,万华化学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为自有资金3亿元至5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董事会决议前30个交易日均价的150%,所回购股份将用于减少注册资本。
与此同时,多家烟台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进展。4月8日,南山铝业公告显示,自2025年4月1日至今,已累计回购公司股份29993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0.03%,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3.36元/股,最低价为3.33元/股,本次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为3亿元至6亿元。
4月8日,华鲁恒升发布公告,董事长提议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股份,回购资金总额在2亿元至3亿元,用于减少注册资本和优化资本结构,回购期限为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
回购增持贷款精准滴灌
据不完全统计,从4月7日盘后截至发稿,A股超8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或增持公告,投入资金总额超百亿元。其中,本轮有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行动使用了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了专项政策工具精准滴灌、高效实施的作用。
据了解,回购增持贷款是始于2024年“9·24”系列金融新政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央行行长此前宣布,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或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记者从中国银行获悉,截至3月末,中国银行已支持73个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计划,合计达成贷款意向金额253.6亿元。为快速推进政策落地,该行及时出台专属配套方案,设立单独贷款产品和统计科目,明确标准业务流程和贷后监控要求,确保业务合规有序开展,支持了一批符合条件的股票回购增持计划。
近期,山东多家上市公司获得回购增持贷款,以期进一步精准支持资本市场,另有部分上市公司正在与银行积极对接,将于近期发布进展公告。
其中,北交所上市鲁企海能技术披露称,公司拟向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泉城支行申请股票回购专项贷款5000万元用于回购公司股份,贷款期限3年,为信用贷款。记者了解到,最近一年来,北交所公司累计新增股份回购计划28份,回购金额上限合计6.78亿元,平均每家公司2413万元。
记者从山东证监局获悉,该局深化常态化走访上市公司机制,已走访上市公司157家次,累计走访公司覆盖率60%。自2024年常态化走访上市公司以来,辖区195家上市公司开展现金分红,分红总额约600亿元;93家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31家次上市公司公告获批增持回购专项贷款金额48.43亿元;5家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7家上市公司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债券17只,规模合计216亿元。
增量资金力挺A股
4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多家上市险企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将发挥险资长线优势,做好“耐心资本”。富国基金公开测算数据显示,保险行业2024年资金运用余额为33.26万亿元,预计若用足权益资产比例上限可带来1.66万亿元增量入市资金。
“我们将适度加大股票配置,坚持高分红和成长性板块均衡配置。”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近几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比较快,例如半导体、低空经济、AI在垂直领域的应用等,这是险资应该投资的方向。
“从4月8日开盘后的情况来看,反弹是有力度的。”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国家队”相继表态,大大鼓舞了市场信心,2025年长期资金入市将使得优质资产的重心稳定,市场稳定的概率在大幅增加。
“中国股市稳定运行,并不缺乏实体经济基础,主要是自身机制还存在一些短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少鹏认为,目前,由中央汇金等大型机构出手,央行承诺给予再贷款流动性支持,已是一项基础性制度。如需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回购股份、大股东增持股份等举措,稳定和提振本公司股价。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王新蕾)
■短评
用真金白银构筑信心护城河
关键时刻,关键应对!
这两天,应对美国“对等关税”的硬仗,在股市打响。为了稳住资本市场,“国家队”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央汇金公司相继发声,央企、上市公司等纷纷宣布增持。山东省内,以万华化学、南山铝业等为代表,鲁企龙头企业也率先行动,通过回购向市场传递信心,展现着实体经济的韧性担当。
增持增的是信心,护盘护的是预期。这一系列动作,远非简单的技术性操作,而是在资本市场承压时,用真金白银构筑的信心护城河。这些产业领军者,以实际行动将资本市场稳定与企业长远发展深度绑定,彰显出新时代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当市场脉搏与国家意志形成共振,便构筑起抵御市场波动的双重保险。
直面资本市场惊涛骇浪的勇气,源自对经济基本面的清醒认知和恒定信心。看全国,今年前两个月,投资、消费等国内需求增长好于预期,出口初步经受住了考验,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持续回升,一季度有望实现5%以上的增长,显示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看山东,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03.0亿元,同比增长5.1%,全省经济运行开局平稳。必须看到,这些扎实的经济数据,才是真正的信心基石;长期持久的经济韧性,才是市场竞争真正的核心。
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从央企增持的砥柱中流,到民企回购的星火燎原,力度之大、配合之默契,释放出坚决护盘的明确信号。这既是对市场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守护,更是制度优势和经济韧性的直观体现。
资本市场的稳定,从来不只是经济问题。一个有担当的大国,一群有责任感的企业,始终是资本市场行稳致远的终极保障。这种担当、这份责任,是引导市场预期回归理性的战略定力,是中国发展“确定性”在金融领域最生动的注脚。
见证历史的人也在创造历史,我们有理由更加乐观!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