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4月3日讯(通讯员 单毅君 记者 万凌云) 4月2日,清明节之际,江苏大学200余名师生跨过长江,前往镇江扬中市王龙烈士墓,共同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

此次活动由江苏大学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英才23级、电气卓越23级、机械卓越23级、车辆卓越23级、动力卓越23级全体同学参加。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雄壮的国歌声在陵园上空回荡,全体师生肃立注目,齐唱国歌。学生代表缓步上前,向王龙烈士墓敬献了花篮,并整理缎带,寄托哀思与敬仰。紧接着,全体人员脱帽,默哀一分钟,并向王龙烈士纪念碑行三鞠躬礼,向烈士表达最深切的缅怀与敬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烈士墓前,共青团员们举起右拳,重温入团誓词。药学院李安哲,作为江苏大学原创戏曲《王龙亭》故事的讲述人,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哽咽:“当念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我眼前浮现出王龙烈士英勇就义的场景,更加懂得这句话的分量......”

现场,最为动人的瞬间莫过于王龙烈士之子王立荣先生的深情讲述。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站立在父亲的墓碑前,深情讲述了父亲赤心报国、策反敌伪的革命经历,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王立荣还向学生赠送了《王龙烈士文集》,希望青年学子们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活动中,一首诗歌朗诵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当《以山河为证》的集体朗诵声响起,陵园里回荡着年轻而坚定的声音:“你未走完的路,我们接续丈量;你未点燃的灯,我们高举成炬!”



现场
活动最后,学生们分组向王龙烈士献花、书写留言卡、拍摄纪念影像,以此表达对烈士的无限敬仰与哀思。在庄重而肃穆的氛围中,这堂特殊的“行走思政课”圆满落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主讲教师金丽馥感慨道:“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可观可感中体会革命者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比任何教室里的说教都更有力量。烈士的精神通过这些细节,真正走进了年轻人的心里。”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大学校园东北部的山坡上,矗立着一座烈士纪念亭——王龙亭,是为纪念镇江市第一任市长王龙为镇江抗战胜利流血牺牲而建。此前,江苏大学挖掘校园红色资源,创设“江大思政驿站”品牌,以王龙亭为载体,创作思政舞台剧《王龙亭》,以戏剧的形式讲授思政课。
校对 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