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国企业的战略布局到小微企业的创新突围,从尖端科技的碰撞展示到文化理念的交融共生,会展行业以“一展聚万象”的包容性,打破地域边界,激活一座城市的产业链条。会展既是商品、技术、人才的“超级枢纽”,也是资本、信息、创意的“流动盛宴”。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浪潮下,河西集团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以下简称“博览中心”)作为江苏省会展经济的核心载体,在“十四五”期间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这座总建筑面积达87万平方米的“会展航母”,年举办展览场次逐年攀升,吸引百万参观者,拉动数百亿经济效应,成为江苏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点之一。

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开放合作“强磁场”
作为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会展综合体之一,博览中心紧抓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机遇,以会展为纽带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十四五”期间,博览中心举办各类展览会议场次数量位于全国展馆前列,其中国际化展会占比逐年提升。去年12月,博览中心圆满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来自全球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263家企业参展,首次集中展示人形机器人产品、引入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元素,助推江苏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
紧密围绕南京市主导产业体系和“2+6+6”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承接中国医药原料药交易会、世界半导体大会、中国国际塑料展、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中国(南京)软博会等展会,助力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延链补链,服务产业强市建设。
重塑城市能级,书写产城融合“大文章”
会展经济对城市发展有着“乘数效应”,也是城市的“国际广告”,在河西新城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博览中心为圆心,3公里半径内集聚了南京金融城、阿里江苏总部、小米华东中心等高端载体,带动周边酒店群年均入住率提升,商业综合体客流量增长,成为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黄金引擎”。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城市品牌塑造。通过承办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等国际性展会,博览中心助力南京提高全球城市排名。根据2023年《中国会展城市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南京会展业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第六,在副省级城市中,南京的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三位。核心优势体现在产业覆盖广度、政策支持力度以及数字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长三角重要会展城市的地位。
驱动产业升级,引进多个新业态注入新活力
博览中心持续发力多元化经营、多业态发展,聚集年轻消费群体需求,以澎湃力中心点亮区域夜经济,引入风格多样的网红餐厅,进一步盘活现有场馆载体,完善商业配套设施,推动博览中心向商业综合体验生态空间转型。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知名直播电商企业,借助“直播+”赋能实体经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激活闲置空间,引进滑雪俱乐部线下雪具店等潮流店铺,打造博览中心时尚年轻的品牌形象;去年,致力于打造潮流新地标的博览中心,被央视财经频道节目报道为“南京潮人聚集地”。
2025年,博览中心将继续丰富场馆经营内容、优化商业布局、提升服务质量,延伸会展产业链条,积极打造文商旅体康会展综合体,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凝聚红色动能,党建联盟“以展促链”
博览中心深入推动南京会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联盟建设。组织开展党建联盟人才培训、业务交流、专场推介等活动;吸纳展会项目重要合作方江苏国旅加入党建联盟,为联盟注入新活力;立足以展促链,共同推动党建联盟重点行动项目“2024乡村休闲产业博览会”的落地,最大限度凝聚联盟各方力量,引入内外部产业链资源,通过品牌化、高质量的展会推动休闲产业发展,吸引产业落地,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内领先、国际知名” 会展名城扬帆启航
从集聚全球要素的“会客厅”,到驱动创新的“动力源”,再到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将锚定“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会展名城”的发展目标,增强产业磁力、激活市场热力、释放服务张力,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书写新时代的“强富美高”答卷。
扬子晚报网/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校对 王丽丽